k8凯发新闻中心

凯发官网入口首页,中国互联网网络基础技术起源及发展大事记发布(后附简介)

2024-11-0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2024年是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30年。30年来,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了社会变革。如今,随着数实融合的深入推进,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兴起,互联网正以其前所未有的规模和质量,成为国家发展的动力。其中,互联网网络基础技术,作为互联网发展的基石,承载着全球网络互联互通。正是这些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为了推动中国互联网网络基础技术进步与发展,更好支撑中国互联网繁荣创新,推出《中国互联网网络基础技术起源及发展大事记》。

  本活动作为中国互联网协会发起的“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3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迎接2024年4月20日到来的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30周年纪念日。

  记录中国互联网网络基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科普网络基础技术对互联网发展的作用。

  总结过去、面向未来,激励更多年青人投身中国互联网网络基础技术发展的新征程。

  互联网技术体系的协议栈中,网络基础技术向上承载不同互联网应用技术创新,向下屏蔽异构物理链路技术的接口细节,将不同网络的“互连”层次汇聚在一个由TCP/IP协议为核心的系统接口上。互联网网络基础技术包括:涵盖命名、路由、转发等要素的互联网体系结构技术,涵盖用户接入、传输控制、流量工程、网络配置、安全防护等要素的互联网运行管理技术等。

  从中国互联网起源及发展过程中,选取对互联网网络基础技术产生重要推动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人物,入编《中国互联网网络基础技术起源及发展大事记》,主要维度包括:

  1.技术创新:具有较强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对互联网网络基础技术的研究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2.技术应用:率先推广应用某项先进互联网网络基础技术,以创新精神推动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3.技术运行:率先负责某项先进互联网网络基础技术系统的运行,对互联网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4.技术治理:在互联网国际技术协调组织社群中,担任重要职务并做出重要贡献。

  开放性:面向社会公众,广泛接受信息提交,网民均可通过《中国互联网网络基础技术起源及发展大事记》信息表,提交信息。

  公益性:《中国互联网网络基础技术起源及发展大事记》的组织编写完全公益,不收取入编单位、个人任何费用,不接受任何商业赞助。

  动态性:自首次发布之后,每年动态更新;更新之前,收集所有信息表召开专家讨论会,一起评估审定后,进行更新。

  专业性:由《中国互联网网络基础技术起源及发展大事记》活动指导单位和主办单位,组织专家委员会讨论评审收录内容,体现专业性。

  《中国互联网网络基础技术起源及发展大事记》将于2024年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30周年系列活动”中发布,此后每年更新,包括并不限于在“网络根基 中国贡献”——下一代DNS发展论坛现场发布,同时更新至指导单位、主办单位官网及其他官方自媒体平台。

  1986年8月25日,瑞士日内瓦时间4点11分24秒(北京时间11点11分24秒),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吴为民在北京710所的一台IBM-PC机上,通过卫星链接,远程登录到日内瓦CERN一台机器VXCRNA王淑琴的账户上,向位于日内瓦的Steinberger发出了一封电子邮件。

  1989年8月26日,国家计委组织专家对世界银行贷款的重点学科发展项目——国内命名为“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世界银行命名为 “Nation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 (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简称NCFC)”进行投标评审,中国科学院中标,胡启恒院士任NCFC管委会主任。NCFC由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共同建设。1990年11月,国家计委批复立项,中国科学院为项目实施牵头单位,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前身)承担建设任务,宁玉田担任该中心首任主任。

  1990年11月28日,在王运丰教授和维纳·措恩(Werner Zorn)教授的努力下,中国的国家顶级域名(.CN)完成注册,钱天白任行政联络员。从此在国际互联网上中国有了自己的身份标识。由于当时中国尚未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中国的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暂时设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

  1992年底,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研制的执行RIP协议的路由器调试成功并投入使用。在NCFC网络安装运行了30台,解决了因无法采购国外路由器而影响项目实施的问题。

  中国部分连入互联网的64K专线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许榕生研究员领导的项目组租用AT&T公司的国际卫星信道接入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64K DECnet专线正式开通,这是中国部分连入“Internet”的一条专线。专线开通后,由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大力支持,许多学科的重大课题负责人能够拨号连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这根专线,几百名科学家得以在国内使用电子邮件。

  1993年9月,在旧金山的INET93会议期间,在美国密苏里大学计算机与通信

  科技大学全吉男教授等的帮助下,钱华林会见了国际互联网界的一批著名人士,表达了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的愿望,并在大会后的洲际研究网络协调委员会(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Intercontinental Research Networking,CCIRN)会议上,将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作为一项议程。

  1993年12月,由中国科学院主持,世界银行贷款的高技术信息基础设施项目——NCFC主干网工程完工,采用高速光缆和路由器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三个院校互连,中国互联网雏形建成。

  1994年4月上旬,受中国科学院委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启恒院士拜访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主任尼尔•莱恩(Neal Lane)教授,正式提出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全功能连入Internet的要求,得到认可。1994年4月20日,中国科学院牵头的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互联网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实现了与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自此,中国被国际互联网协会(ISOC)认可,成为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中的第77个成员,正式开启互联网时代。中国科技网(CSTNet)成为中国首先联入国际互联网的网络,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因此成为中国互联网诞生地。

  1994年5月21日,在钱天白教授和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协助下,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完成了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的设置,改变了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一直放在国外的历史。“.CN”域名是由我国管理的国家顶级域名,钱天白担任行政联络人,钱华林担任技术联络人。

  1994年7月初,由清华大学等六所高校建设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试验网开通。该网络采用TCP/IP和X.25技术,连接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西安等五个城市,并通过NCFC的国际出口与Internet互联。该试验网率先采用了国家主干网和校园接入网两层架构,为国家后续的主干网设计和管理提供了模式。

  1994年8月,国家计委正式批复“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项目建议书”。11月2日,国家计委正式批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项目由国家教育委员会主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凯发官网入口首页,、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十所高校承担建设。

  1994年9月,在时任邮电部数据通信局局长刘韵洁主持下,邮电部数据通信局(中国电信数据通信局的前身)正式启动建设了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与美国商务部签订中美双方关于国际互联网的协议,完成北京、上海两个64K国际专线月正式向社会开放服务。

  1994年11月,由NCFC管理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协办的亚太网络工作组(APNG)年会在清华大学召开。这是亚太国际互联网社群首次在中国召开地区年会。

  1995年1月,CERNET派代表出席在泰国举行的亚太地区互联网地址资源管理机构亚太互联网信息中心(APNIC)第一次会议,成为APNIC发起成员之一。

  1995年4月,中国科学院启动京外单位联网工程(简称“百所联网”工程),于1995年12月完成建设,将已覆盖北京地区研究所的网络延伸至中国科学院京外研究机构,实现科研院所网络互联并和Internet相连,形成了服务中国科研用户的全国性网络,并定名为“中国科技网”(CSTNet)。

  1995年6月,连接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沈阳、西安、武汉、成都八个城市的CERNET主干网DDN信道开通,速率为64Kbps。CERNET同时与NCFC实现互联。7月,CERNET第一条连接美国的国际信道线Kbps。

  1995年9月,由张树新创办的瀛海威信息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开始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成为我国最早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民营企业。

  1995年12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作为全国性运行TCP/IP协议的计算机互联网络,提前一年完成建设任务。CERNET示范工程建成了连接全国八个地区网络中心的CERNET主干网,并且与Internet直接连接,建成了全国网络中心、八个地区网络中心和两个主节点,联网高等院校达到108个。

  1996年1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二期工程建成正式开通,全国范围内的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开始提供服务。ChinaNet作为商用网向社会公众提供Internet服务,标志着中国Internet的发展进入商用阶段。

  1996年3月,清华大学胡道元教授牵头提交的中文编码的汉字统一传输标准,由IETF(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发布为RFC1922,成为中国大陆技术人员参与制定的第一个被IETF认可的互联网国际标准。

  1996年10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4所高校和研究单位承担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关键技术”。该项目围绕网络管理与运行技术、网络及信息安全技术、网络互连和路由技术、网络设计和测试技术、网络信息发现技术、典型网络应用技术六大互联网领域的关键技术和装备进行攻关,在网络管理系统,路由引擎、防火墙、搜索引擎

  1997年6月3日,受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委托,中国科学院委托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正式组建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行使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职责。由胡启恒院士担任CNNIC工作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由毛伟担任CNNIC首任主任。

  1997年至2001年间,时任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网络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李星,任亚太互联网信息中心(APNIC)执行理事,成为首个担任该职务的中国大陆专家。

  1998年10月,鉴于对互联网技术和应用方面的贡献,中国大陆专家刘韵洁和张朝阳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50位数字英雄”之一。

  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启动重大联合研究项目“中国高速互连研究试验网络NSFCNET”项目。

  1999年6月,由中美网络协会主办,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网络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美国马里兰大学、中国旅美科技协会承办的“1999年中美高级网络技术研讨会(CANS)”(第一届)于美国华盛顿举行。此后,CANS在美国和中国每年轮流举办,截止到2017年,举办了十八届,促进了中美两国互联网技术和应用领域的高层次学术交流。

  1999年9月,我国第一个网络应急响应组(CCERT)成立。CCERT对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会员单位的网络安全

  1999年,中国电信公司的宽带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正式商用,开启了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宽带第一次大提速。

  2000年,在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电信运营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以及BII(天地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际合作者的支持下,依靠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建立了IPv6商用试验床,并连接至国际最大的IPv6试验网6Bone。

  2000年3月,CERNET与美国下一代互联网研究大学联盟(UCAID)签署合作备忘录MoU,与美国Internet2连接百所以上高校的高速学术网络Abilene互连协议书。5月,CERNET、CSTNet和NSFCNET(国家自然基金委资助的中国高速互连研究试验网)三方与UCAID进一步签署合作备忘录。

  200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相继开通北京、上海、广东三个国家级互联网交换中心,疏通骨干网之间的流量,并在多地设立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进一步提高骨干网络之间的互联效率。

  2000年9月,清华大学建成中国下一代互联网交换中心DRAGONTAP。通过DRAGONTAP,CERNET、CSTNet、NSFCNET用10Mbps线路连接位于美国芝加哥的下一代互联网交换中心(STARTAP),用10Mbps线路连接位于日本东京的亚太地区高速网APAN交换中心,从而与国际下一代互联网络Abilene、vBNS、CA*net3等学术性网络实现互联。

  2000年,北京交通大学张宏科教授研制出IPv6路由器,支持IPv6基本协议栈和RIPng、OPSFv3等路由协议,实现了在IPv6路由器核心技术方面的重要突破。

  2001年,中国科学院启动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IPv6网络关键技术研究和城域示范系统”项目,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院士任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启动了“IPv6与IPv4的互通研究”、“基于IPv6 DNS根服务器研究”等系列子课题。

  2001年5月25日,中国互联网协会成立。中国互联网协会由国内从事互联网行业的网络运营商、服务提供商、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以及科研、教育机构等70多家互联网从业者共同发起成立,是由中国互联网行业及与互联网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自愿结成的行业性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由胡启恒院士担任首任理事长。

  2001年7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的由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承担建设的重大联合研究项目——“中国高速互连研究试验网络NSFCNET”通过鉴定验收,建成了基于密集波分多路复用DWDM光传输技术的中国高速互联研究试验网NSFCNET,传输速率为10Gbps的高速计算机互联研究试验网络,实现了与国际下一代互联网Internet2的连接,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下一代互联网络研究计划提供了必要手段和试验环境。

  2001年8月,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CNCERT/CC)成立,又称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为非政府非营利的网络安全技术中心,是中国计算机网络应急处理体系中的牵头单位。作为国家级应急中心,CNCERT/CC的主要职责是:按照“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快速响应、力保恢复”的方针,开展互联网网络安全事件的预防、发现、预警和协调处置等工作,运行和管理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NVD),维护公共互联网安全,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

  骨干网(CMNET)2001年,中国移动建成移动互联网(CMNET)骨干网,覆盖31个城市,核心骨干节点设置在北京、上海和广州,提供移动拨号上网、GPRS、WLAN等业务。该网络后续逐步承载了3G、4G、5G

  2002年5月,时任中国联通副总裁、科技委主任刘韵洁主持完成中国联通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China Uninet)的设计与建设,通过软件路由器和虚拟化技术,实现在一个平台上同时提供语音、视频

  2002年7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钱华林成功当选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理事会理事。这是中国大陆专家第一次进入全球互联网地址资源管理最高决策机构的管理层。

  2002年8月,根据党同志对57位院士建议的批示,国家发改委会同科技部、原信息产业部、原国信办、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工程院和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委组建“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战略研究专家委员会”,开展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的研究。

  2002年10月26—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互联网协会在上海承办了ICANN 大会,这是ICANN大会第一次在中国大陆举行,共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550位专家参加了此次大会,是当时ICANN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大会。

  2002年12月,中国电信湖南省分公司在长沙城域网上开通了基于ADSL的IPv6宽带接入服务,为国内首次在商用网络上提供IPv6接入服务。

  2002年,“下一代互联网中日IPv6合作项目”启动。在原国家计委和日本经济省共同领导支持下,CERNET与日本通信产业协会分别代表中日两国承担建设“下一代互联网中日IPv6合作项目”。建立连接北京、上海、广州的中日IPv6试验网IPv6-CJ,研究基于IPv6的网络管理等网络关键技术,研究基于IPv6的路由器等网络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基于IPv6 的重大应用,制定和形成关于IPv6的相关标准。

  2003年,由国家发改委等八个部委联合发起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IPv6的发展征程进入新元年。邬贺铨院士任CNGI专家委主任。

  2004年9月,在时任中国电信总工程师韦乐平的主持下,中国电信采用创新的IP/MPLS混合承载技术建设了高质量多业务融合承载骨干网-CN2,部署了865台路由器,覆盖了国内外340个城市。CN2全面支持了二三层MPLS VPN、QoS分级、快速重选路由等新技术。

  2004年4月14日,IETF正式发布《中日韩多语种域名注册标准》(IETF RFC3743),该标准由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专家钱华林研究员联合来自台湾网络资讯

  北京交通大学研制出IPv6无线月,北京交通大学张宏科教授研制出IPv6无线/移动路由器,以IPv6/IPv4路由技术为基础,设计并实现了终端移动、子网移动等功能,将传统网络“固定”、“有线”的模式拓展到“无线”、“移动”的模式,也为我国行业专用网络的应用提供了支撑。

  2004年12月,由清华大学等25所高校承担建设的CNGI示范网络中最大的学术性核心网CNGI-CERNET2正式开通,是全球最大规模的纯IPv6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成为我国研究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开发重大应用、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试验设施。“我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开通”被评为200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2004年,清华大学吴建平教授团队自主研制成功IPv6核心路由器,该核心路由器具备IPv6/IPv4双协议栈功能,是我国第一个通过信息产业部IPv6核心路由器入网测试规范(草案)测试的国内路由器。

  k8凯发官网app下载,

  2005年,在国家“863”课题“可信任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研究”支持下,清华大学开始研究IP源地址验证问题,提出了源地址验证体系结构SAVA(Source Address Validation Architecture)。在线地址中通过算法嵌入可扩展的用户网络身份标识信息,关联真实用户的身份信息,构建IPv6地址生成、管理、分配和溯源一体化的IPv6地址管理和溯源系统。

  2006年3月,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专家推动IETF成立“国际化电子邮件地址(EAI)工作组”,这是IETF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机构主导推动成立的工作组。

  2006年5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阎保平研究员当选为国际互联网协会(ISOC)理事会理事(Board of Trustees),这是中国大陆专家首次进入国际互联网协会最高决策层。

  k8凯发官网app下载,

  2006年7月,来自我国网络设备商华为、中国移动的专家参与起草的RFC4564(无线接入点控制机制目标)发布,成为我国技术厂商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工作的开端。

  截至2007年5月底,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注册量突破530万个,首次大幅度超越COM域名国内注册量,确立了“.CN”域名在国内的主流地位,国家域名“.CN”的规模化发展有效提升了我国互联网的自主性和安全性。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提出IPv4 over IPv6网状体系结构过渡技术,设计和实现了基于动态非显性隧道的IPv4 over IPv6系统,为纯IPv6主干网建设和加快向IPv6过渡提供了重要的解决方案。2006年7月,推动IETF成立专门工作组Softwire。2007年7月,关于Softwire的IETF RFC4925获得批准,后续主导形成该项技术的系列化国际标准。

  从1999年开始,CERNET参加亚太先进网络(The Asia-Pacific Advanced Network,APAN),致力于亚太地区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的协同发展和协作研究。2007年8月31日,在西安举行的亚太先进网络APAN学会第24届大会上,清华大学吴建平教授正式担任APAN学会主席,这是第一次由中国科学家担任国际互联网学术组织主席职务。2019年和2021年清华大学王继龙教授又再次当选APAN主席。

  2005年10月,“.CN”域名解析服务节点采用BGP+Anycast任播技术实现分布式部署。2006年8月,在韩国首尔建成了第一个境外解析服务节点,标志着国家顶级域名解析服务进入全球部署阶段,大幅提升了解析服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006年12月,第29届奥运会官方网站正式启用beijing2008.cn为主域名,这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使用主办国的国别域名作为奥运会官方网站的主域名。

  2008年5月30日,由奥组委联合CERNET以及搜狐网建设的北京2008奥运官方IPv6网站正式开通。这是奥运会有史以来,首次利用IPv6搭建官方网站,也是中国面向全球的一个重要IPv6示范应用。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提出互联网真实源地址验证体系结构SAVA于2008年5月推动IETF成立专门工作组SAVI。2008年6月,IETF RFC5210获得批准,后续主导形成该项技术的系列化国际标准。

  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宽带网民数量、国家域名注册量,三项指标均跃居全球第一。其中网民数量达2.53亿、宽带网民数量达2.14亿、“.CN”域名注册量突破1200万,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国家顶级域名。

  2008年12月3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专家委员会(中国工程院)承办,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CERNET网络中心、电信研究院、中国

  集团公司协办的“CNGI阶段总结和成果汇报大会”在清华大学召开,并举办了成果展览。“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与产业化获得重大突破”入选2008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2008年12月,由华为牵头,中国移动参与的路由技术标准RFC5316发布,该标准面向互联网跨自治域流量管理机制提出了技术规范,成为首个由中国网络设备企业主导的互联网技术标准。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分别发放了TD-SCDMA、CDMA2000和WCDMA三张3G牌照。自此,中国互联网进入移动宽带时代。

  2009年11月和2010年3月中国移动分别在中国上海和美国旧金山承办了IPv6联合峰会,联合3GPP和IETF两大阵营共同讨论IPv6。超过四十家国际运营商、设备厂商、互联网内容提供商、研究机构参会。IETF主席、三个IETF领域主管、3GPP架构组主席,数百名专家出席,推动全球移动通信实现IPv6化。

  当选全球安全根域名系统(DNSSEC ROOT)7名根密钥分片持有人之一,成为亚洲第一位代表,在紧急状态下负有重启全球DNSSEC根密钥系统的职责。

  2010年7月28日,国际互联网协会(ISOC)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向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系教授吴建平颁发了“乔纳森·波斯塔尔奖”,以表彰吴建平教授推动中国互联网技术进步和发展,并且对全球互联网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吴建平也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大陆专家。

  2010年,中文域名“.中国”作为全球首个纯中文顶级域名,得到ICANN批准,纳入全球互联网根域名体系,实现全球解析。

  2010年10月,由清华大学李星教授带领IVI研究团队提出的RFC6052发布,该技术是新一代IPv4/IPv6翻译过渡技术互联网国际标准。该系列技术已成为向IPv6单栈演进最核心的技术标准之一。

  2010年11月7-12日,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互联网协会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协办的第79届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众多国际知名互联网技术专家、多项互联网技术的创始人,以及互联网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1200余人参加了大会,这是IETF大会历史上第一次在中国大陆召开。

  2010年北京召开第79届IETF大会后,来自华为、清华、中国移动等单位的国内科研工作者全面参与到RFC的制定中,开始超越日本、德国等国家,成为RFC发表第二多的国家,尤其是在IPv6相关RFC的制定上影响广泛。

  2011年6月 ,由华为牵头,以中国重大需求CGN(Carrier-Grade NAT)为基础的RFC6264发布,成为中国推动全球IPv6迁移的示范案例。

  2011年5月,来自中国移动的专家在IETF主导发布了RFC6232,提出ISIS LSP Purge的方法,快速定位网络设备异常,大幅度缩减定位异常网络设备的时间,从数小时级缩减到分钟级,避免域内IP路由不可达导致网络大面积瘫痪的问题。

  2012年,中国移动提出移动网络IPv6过渡场景、架构和解决方案,并在3GPP主导制定TR23.975国际标准,成为全球移动网络IPv6部署的纲领性标准和主要依据。

  中国移动提出基于主机翻译的IPv6过渡技术BIH,实现在IPv6的环境中对IPv4应用的支持。2012年发布为RFC6535,并在主流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上集成。

  2012年2月,IETF发布全球多语种域名国际化电子邮件系列标准,其中核心标准RFC6531由来自CNNIC的研究人员姚健康主导提交。

  2012年6月19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钱华林使用多语种

  地址“钱华林@中科院.中国”,向全球发出首封跨越全球的中文域名邮箱电子邮件。

  2013年3月,清华大学教授李星入选国际互联网标准化组织IETF顶层机构——由13位成员组成的“互联网体系结构委员会(IAB)”,是首位来自中国大陆的IAB委员。

  2013 年5月27日,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批复, 我国唯一的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正式成立,该平台旨在通过建立统一的物联网标识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我国物联网应用的互联互通。2017年,该平台通过国家发改委和中国科学院竣工验收。

  2013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启恒入选国际互联网协会(Internet Society, ISOC)“国际互联网名人堂”,并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中国专家。后续,2014年4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钱华林入选,2017年9月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建平入选,2021年12月清华大学教授李星入选。

  2013年8月,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正式开通了可编程的未来网络试验网,覆盖全国16个城市,并实现了与美国GENI、欧盟ONELAB等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的互联互通。

  2013年,中国移动段晓东团队在移动网从3G向4G升级期间,在LTE网络同步引入IPv6,并实现了LTE数据业务采用IPv4/IPv6双栈,VoLTE语音业务采用IPv6单栈。通过“3G起步,4G同步,5G内生”,实现了移动网络和IPv6同步发展。

  2014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主导提出移动组播源首个IETF国际标准RFC7287,突破传统组播源“固定不动”的局限,建立了组播源“移动”的新机制,推动了移动组播源工程化应用。

  2014年8月,在中国互联网大会闭幕式上,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了“纪念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20年十大事件”评选结果。

  4. 人民网等多家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相继上线,互联网成为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新渠道

  2014年11月,CERNET作为发起成员,加入国际互联网协会ISOC提出的路由安全相互协议规范(Mutually Agreed Norms for Routing Security,MANRS)。实现路由过滤、反欺诈、沟通协调、全球可验证四项行动要求。

  2016年11月,根据第三方统计机构(Ntldstats)数据,互联网域名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ZDNS)自主建设的新通用顶级域名托管服务平台,托管二级域名数量超过640万,成为二级域名保有量亚洲第一的新通用顶级域名托管服务平台。该平台后续又连续多年保持亚洲第一,为全球27个注册管理机构、60个顶级域名提供服务,其中托管服务的品牌顶级域名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2017年12月,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前沿技术领域科学家高峰对话”论坛期间,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举办了“中国科技云”启动仪式,标志着科研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由中国科技网迈向云网融合发展阶段。

  2017年,中国移动李晗团队在IETF主导发布RFC6423、RFC8185、RFC8227等MPLS-TP系列标准,确定了MPLS-TP的标签技术要求,双归保护和环网保护等机制,推动了传输网IP化演进,MPLS-TP在全球电信网络得到广泛应用。

  2018年3月,中国联通发布产业互联网CUII SDN实践成果及商用产品,CUII是国内首个大规模多厂家广域网的SDN商用部署实践案例,其网络覆盖国内334个地市和海外35个节点,实现了分钟级配置下发和链路级路径控制,在国内首次实现SR技术商用部署。

  2018年8月,国际标准RFC 8416由IETF正式发布。该标准规范了RPKI(互联网码号资源公钥基础设施)的本地化控制技术,其第一起草人为互联网域名系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ZDNS)首席研究员马迪。RFC8416是中国在RPKI这一互联网关键基础技术标准工作领域的首次突破。

  2018年9月20日,CNNIC发布国家互联网基础资源大数据(服务)平台,是我国全方位监测包括国家顶级域名在内的全球互联网基础资源运行情况的平台。

  2019年5月,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正式开通运行,包括北京、南京、广州、深圳、杭州、合肥、武汉、成都、西安、郑州、太原、南昌12个节点,构建一套跨广域、多尺度、跨学科的综合性试验环境。

  2019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同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和互联网域名系统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ZDNS)设立域名根服务器(镜像服务器)及域名根服务器运行机构。2019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同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设立域名根服务器(镜像服务器)及域名根服务器运行机构。

  2019年9月,根据第48届APNIC会议(泰国)的决议,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PNIC启动成立路由安全SIG,成为和政策SIG、国家级互联网注册机构SIG、社群合作SIG并列的APNIC常设组织。互联网域名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ZDNS)首席研究员马迪作为联合创始人,担任该组织联席主席。

  2019年12月,全球首张SRv6的综合承载网在雄安联通正式商用发布。雄安新区税务局成为雄安新区第一个使用SRv6专线的政府单位。

  2019年10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复成立国家(杭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汇聚骨干网络和中小网络,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网间互联目标架构,深圳前海、宁夏中卫、上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随后陆续批复成立。

  2020年5月,中国移动推动IETF成立SRv6头压缩设计组并由中国移动专家程伟强担任主席,主导制定以G-SRv6为核心的C-SID框架方案标准。2022年2月,该方案通过IETF立项,成为IETF SRv6三大基础标准之一。

  2020年11月15日,中国科技网成功部署启动了基于RPKI(互联网码号资源公钥基础设施)的路由信息控制认证系统,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在现网支持与部署RPKI路由认证机制的骨干网运营机构。互联网域名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ZDNS)提供了部署支持,相关系统按照IETF RFC8416技术标准集成了支持面向运营商的RPKI本地化控制和安全保障体系。

  2020年11月,中国电信江苏省分公司在5G SA(独立组网)网络上采用464XLAT/NAT64标准成功部署了IPv6单栈,用户使用IPv6单栈地址即可正常访问所有的互联网业务,并成功解决了单栈部署中的用户漫游、按需签约、VIP保障等问题,为国内首个在5G网络上的IPv6单栈商用部署案例。

  2020年1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基础资源管理服务“网域链”平台,提供泛在普适、多方共治、高效安全的互联网基础资源数据服务,并应用于域名滥用治理等服务,同年平台获批国家网信办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平台现有全球节点数共15个。

  2021年2月,由来自华为的专家参与的SRv6技术核心标准RFC8986发布。该标准是IPv6诞生以来的又一次重要创新,中国厂商成为推动SRv6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1年4月,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互联网试验设施FITI高性能主干网开通。FITI可支持4096个独立自治域的大规模未来互联网试验,连接了分布在35个城市的40个核心节点,最高带宽达到200G,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互联网试验设施之一。

  2021年8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星火·链网”,标志“星火·链网”正式启动运行并开始向全球提供分布式标识服务。“星火·链网”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与支持下,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面向下一代互联网,以分布式标识DID为核心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创新探索,打造基于分布式标识的自认证信任网络,提供分布式标识BID根数据管理、解析服务,是能够实现数字身份及数据自主管理、平等共治、高效安全的“新型基础设施”,现有全球服务节点数共21个。

  2021年12月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成都大运会)官网正式启用“成都大运会.网址”中文域名,成为首个启用中文域名的世界级赛事。截止到2021年年底,根据第三方统计机构(Ntldstats)数据,在全球域名保有量排名前十的国际化通用顶级域名(IDN gTLD)中,有9个是中文顶级域名,中文域名成为全球国际化域名的领头羊,其中.网址为保有量最大的中文通用顶级域名、也是保有量最大的国际化通用顶级域名。

  2021年,段晓东带领中国移动IETF团队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努力,从IETF官方统计的作者贡献度维度,中国移动已跃居全球运营商第一、全球公司前列,标志着我国运营商在IETF的贡献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2022年2月,中国联通基于IPv6演进技术打造的“冬奥智慧专网”在北京冬季奥运会正式应用,首次将“分段路由”“网络切片”“随流检测”等IPv6演进技术应用于国际重大赛事,提供了共享互联网、媒体+、互联网专线等多种业务。

  2022年6月,清华大学、中国电信推动IETF成立SAVNET(互联网源地址验证)工作组,在主导接入网真实源地址验证技术系列化国际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倡导在全球范围开展域内、域间真实源地址验证技术的国际标准制定,促进形成安全可信的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中国电信专家王爱俊担任工作组联席主席。

  2022年9月,中国广电完成5G核心网工程建设,建成一张全国性的5G精品网络并正式商用放号,向用户提供语音、数据、消息、彩铃、定位、5G融合视听等多项融合业务。广电5G核心网对内地址采用IPv6单栈,对外地址采用IPv4/IPv6双栈,在外部通信实体支持的情况下,优先使用IPv6进行通信。

  2022年11月20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5+2”国家顶级节点全面建成,成为全球最大标识应用服务系统。系统包括武汉、广州、重庆、上海、北京5个国家顶级节点,以及南京、成都2个灾备节点,中国信通院作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建设和运营单位,依托国家顶级节点这一关键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了标识体系建设、标识应用培育及标识技术创新的不断发展,促进我国标识解析产业生态日趋成熟与完善。

  2022年12月,中国电信解冲锋团队提出的多域IPv6单栈组网技术提案在IETF成功立项,此方案通过基于地址映射规则实现地址空间一体化,并通过控制面协议拉通了各个场景的单栈能力,形成一体化的IPv6单栈组网方案。同期,中国电信实现了国内首个包括5G网络、城域网、物联网、骨干网、云资源池和互联互通在内的多场景一体化IPv6单栈示范网络。

  2023年3月,历时4年,中国移动牵头在IETF RTG域推动成立“算力路由”(CATS)工作组,并由刘鹏担任工作组主席,标志着算网一体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取得里程碑式的进展。“算力路由”是中国移动面向算力网络原创提出的技术方向,在基于网络维度寻址基础上,叠加算力信息进行联合路由,改变了使用统一简单地址协议进行寻址的传统路由方式。

  中国广电全国互联网骨干网(CBNET)开通上线月,中国广电全国互联网骨干网(CBNET)开通上线,首次实现广电网络一网连接并贯通国家文化专网骨干连接,成为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广电5G建设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截至2023年10月,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7.63亿,用户占比达到71.51%,用户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2023年11月13日,全球首条1.2T超高速下一代互联网主干通路在清华大学宣布开通。该通路连接北京-武汉-广州,总长3000多公里,由清华大学联合中国移动、华为公司和赛尔公司共同协作研制成功。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