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凯发新闻中心
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 “双中心”城市背后的“党k8凯发集团员管家”团队
k8凯发官网入口,“中卫市年降雨量多少?工业园区排洪沟的防洪标准是‘百年一遇’还是‘20年一遇’……”这是中金数据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11月发给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数据局的一份投资评估调查问卷,共20多页。该局数字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贾平清楚这个总投资400亿元的项目对中卫算力产业的分量,逐一向政府各职能部门询问准确答案,并为企业后续召开的投委会提供论证材料。
“企业希望详细了解在中卫市建设数据中心的影响因素。我尽己所能做好各项服务。”贾平说,这家企业看好中卫的算力产业集群式发展势头,去年年底和中卫市签下投资协议。中卫市数据局党员干部为招引算力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
中卫市数据局副局长、党支部副书记王洋介绍,该局于2024年新组建,其前身是2016年成立的中卫市云计算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卫市数据局支部现有党员16名,平均年龄37岁,超三分之一有研究生学历。
中卫市自2013年起依托风力光伏发电资源等优势资源,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2020年至2021年相继获批国家(中卫)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成为全国首个“双中心”城市,建成亚马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10多个超大型数据中心,400多家云计算龙头企业落户。
“随着5G技术的应用和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需求量增多,中卫市数字信息产业正由存储业务向智算超算业务发展。中卫市数据局为企业服务延伸的触角要向项目一线转变。”王洋说,局机关党支部将党旗插在招引项目、服务企业、推动产业发展的一线,设立党员责任区和先锋岗,让企业的难题有人解、手续有人帮、政策有人讲。
70后、80后、90后党员组成“保姆式”管家团队,按照“洽谈-落地-建设-运营”全链条服务机制,为企业优化生产生活环境,实施电力共享中心、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联盟、长途传输网络等工程,降低企业投资建设运营成本。
中卫市数据局副局长马振钧介绍,针对数据企业最关心的电价问题,党支部推动落实“新能源反哺数据中心”政策,利用新能源企业的发电利润,降低电价来反哺用电的数据中心企业,用“市场逻辑”增强企业投资信心。
到中卫市投资的云计算大数据企业,需要办理土地勘测、公司注册等手续。但其项目经办人多数是外地人,对中卫各政府职能部门不熟悉。这些年,中卫市数据局的党员主动承担“项目管家”职责,积极联动和“水电路网地”等生产要素相关的部门。
“从招商开始,算力项目只要到中卫,我们就努力提供全程服务。”在中联数据集团项目中,贾平和同事们在守好工程质量关的前提下,提前介入压覆矿审批、施工图审查等环节,帮助入驻企业充分利用开工时段,“最繁忙时,园区有13台挖机同步作业”。
去年,一家入驻企业建设数据中心时遇到阻碍,贾平联系自然资源和电力、天然气部门协调迁移一座铁塔,为企业搭建外网“让路”k8凯发集团。
中联数据集团在中卫投资中联零碳智算(云基地)产业园项目,中卫市数据局数字经济科科长王健驾车载着从外地来的中联项目部负责人吴宝龙,跑了园区、发改、住建、自然资源等近10个职能部门,办妥了所有施工手续,又协调供水部门为项目部安装水质净化设备,将中水提质为饮用水标准,保障园区设备运行。
“企业遇到问题和需求,政府会立即响应并协调处理。我感到中卫的招商环境很好。”吴宝龙说。
去年6月,中交投资有限公司在中卫投资38亿元建设中交宁夏数据中心项目。项目落地当月,中卫市数据局就主动联合该企业成立了中交(中卫)云数据中心项目临时党支部。现有的9名企业党员中,包括6个业务部门的70后、80后、90后员工。
该公司安全总监冯鑫介绍,临时党支部成立后,中卫市数据局党员履职尽责,协助公司及时了解绿电园区建设的最新政策,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加快项目推进过程中各项手续办理。公司党员遇到复杂问题集体分析、讨论对策,共同推进问题协商解决,真正将党员聚在了产业链上。
历经中卫市数据局从“招商”到“留商”的全周期攻坚,截至目前,中卫数据中心集群引进13家数据中心企业,累计投资422亿元。今年一季度,中卫市数据局加快实施腾讯智算中心、中联零碳智算产业基地、中金数据中心等17个重点项目,直接拉动了GDP增长。
用“一线党建”激活产业动能,让“戈壁荒滩”生长出“算力绿洲”,中卫市数据局凭借长期“保姆式”的精细化为企服务工作,在2022年8月中央、国务院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王洋说,每次进入会议室看到荣誉奖牌,都能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以及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使命感。
“目前,中卫数据中心集群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和投资建设窗口期,总体看取得一定成绩,但面临同质化竞争激烈、资源消耗与收益不对等、产业链条不完整等问题。”王洋介绍,中卫市数据局正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力争今年年底电信业务总量增长超20%。
“10年前,很多中卫人不了解云数据计算,说‘中卫的云数据每天都在云中’;现在,人工智能和算力产业蓬勃发展,让中卫赶上了时代风口。”马振钧介绍,入驻中卫的云计算大数据企业已吸纳3000多人就业,为当地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创收。为节省外派员工成本,今年各企业还需招用2000多名涉及“风火水电”等设备的本地“蓝领”。
此外,新组建的宁夏数字信息产业研究院,联合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区内高校搭建产学研平台,今年7月将发布400余个紧缺岗位,带动本地青年人才从产业“围观者”变成“参与者”,让数字经济成为中卫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红利。